在罗永浩辉煌的战绩簿上,星巴克女服务员,可是唯一一个战胜过他的人。
虽然是段子,但罗永浩表示,除了他被逼得抓狂外,其他情节全是真的。
罗永浩之所以要把这段经历拍成视频,足以说明,在星巴克女服务员面前,他甘拜下风。
虽然是对服务行业标准化傲慢的尖锐批判,但换个角度看,这里面又何尝不是蕴含着吵架稳赢的秘诀呢?
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吧。
先来回顾一下这场经典对话:
罗永浩:你好,给我来一个中杯的拿铁。
服务员:您要的是这个吗?
罗永浩:啊,这个中杯。
服务员:对不起先生,这个是大杯,这个才是中杯。
罗永浩:你这儿不是大、中、小三个杯子吗?我要这个中杯。
服务员:对不起先生,这个是大杯,这个才是中杯……中杯,大杯,特大杯。
罗永浩:我不管你们怎么叫,我就要这三个杯子里的中杯。
服务员:对不起先生,这个是大杯,这个才是中杯……
(罗永浩愣住,怀疑人生,然后疯狂打自己的脸)
路人:罗老师别这样,别这样,罗老师……
(星巴克服务员迷之微笑)
01
从吵架的角度看,不难看出,星巴克女服务员之所以能够战胜罗永浩,是因为她从始至终都一直坚持在自己的原则里,不理会对方的逻辑,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。
星巴克女服务员有着强烈的、甩小鲜肉演员八条街的信念感,罗永浩两次试图定义什么是中杯,但星巴克女服务员也毫不示弱,两次又给纠正了回去。
没有顾及对方有什么标准,也没有考虑现实到底是什么样,甚至都不做任何解释,她只机械地坚守自己的原则。
这些特点,在任何时候都不可理喻,唯独在吵架时能够无往不胜。
吵架不是理解对方的逻辑,吵架不是辨别谁对谁错、事实如何,吵架是一味地指责对方,让对方不爽。
你去看现实生活的吵架高手,从来都是唾沫星子横飞,刀子全往外捅。甚至,如果想到一句又巧妙又恶毒的咒骂,就会反反复复地骂出去。
任尔东西南北风,我自岿然不动,只是一味输出。你可以觉得这种姿态粗鄙,但得承认,这种不被对方带偏的逻辑,是星巴克女服务员战胜罗永浩的原因,也是后来罗永浩能够一直没有败绩的原因之一。
我甚至认为,罗永浩正是从星巴克服务员身上学到了精髓,才能够在后面的骂战中战无不胜。
02
我在昨天的文章中说,罗永浩掀起的骂战,追求的都是所谓“有限的正义”,寻找小的切口,站稳一亩三分地,不贪多,不把话说绝,给自己留下回旋的空间,不给对手留下攻击自己的把柄。
然后,他守住这个绝对正确的阵地,牢牢站在自己的逻辑里,不停地出击。
就比如这次西贝事件,不管外界说什么预制菜很正常,是未来的方向,不可能回到现炒现做,不要毁掉一个企业,罗永浩只抓住一个点反复去说,那就是,“不反对预制菜,推动预制菜透明化,维护消费者知情权”。
而在当年围堵方舟子时,罗永浩把这一招用得更是出神入化。他反复追问的问题是,5年半前承诺公布的科技打假的项目为什么不公布?方舟子仓皇而逃,罗永浩就逮着律师问,反反复复就一句话,“为什么不公布”。
然后,罗永浩就像是星巴克女服务员附身一样,跟方舟子律师来了一场翻版的对话:
方舟子律师:我们说会公布。
罗永浩:五年半了,还没公布。
方舟子律师:我们会考虑在合适的时候公布。
罗永浩:什么时候合适呢?因为有可能100年以后合适嘛,你准备什么时候……
方舟子律师:不可能100年。
罗永浩:那你准备什么时候……
方舟子律师:也许就在近期,也许是几个月内,因为要有一定的流程。
罗永浩:看你心情,是吗?
方舟子律师:不是看我的心情,我们有我们内部的……
罗永浩:你觉得5年半没公布很正常,对吗?
方舟子律师:我们认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,没有问题。
罗永浩:什么理由?
(方舟子律师急了,要抢拍摄镜头)
后来他们还有一段对话,罗永浩一直没放过的话题就是5年没公布,正常吗?到底什么时候公布?对方一直把话题往别的方向扯,罗永浩一次次又把话题拉回来。
从这一段对话不难发现,罗永浩和星巴克女服务员,在和对手交战时,共享着同一套逻辑。
他们都用一种不可置疑的态度,让对方逃不出自己划定的逻辑陷阱,绕来绕去,最后只能绕得怀疑人生,无奈抓狂。
可以说,罗永浩就是用曾经打败自己的逻辑,打败了更多的对手。
03
换句话说,骂战中的罗永浩,就是那个星巴克女服务员。
甚至,在我看来,他们身上共同拥有的冷静感和游戏感,都十分相似。
星巴克女服务员脸上始终挂着职业性的微笑,冷静地解释着店里的规定,虽认真但不沉溺,虽执着但不生气,始终情绪稳定,最后罗永浩啪啪打脸,她甚至有点看戏的疏离感。
而这,也是我对罗永浩在骂战中的姿态的看法。他虽然也有义愤,也看不惯,也会去堵截对手,但他始终都表现得冷静,情绪稳定,逻辑清晰,从不上头。
我总觉得,罗永浩有一种置身事外的冷静感和游戏感,他认真地投入,却也能够轻盈地抽离。
就这样,他游刃有余地穿梭在战场和舞台之上,这是他在事件中正义感的来源,也是在骂战舞台上幽默感的来源。
04
再回头看星巴克那个视频,服务员非得要把那套“中杯、大杯、特大杯”逻辑强加在顾客身上的做法,从策略上看是坚持自己的原则,在态度上却是傲慢而自大的。
有意思的是,在这次西贝事件中,罗永浩继承了前者,贾国龙继承了后者。
罗永浩学到了星巴克的策略,用到了自己的实战中,却摒弃了星巴克的态度;
而贾国龙学到了星巴克的爹味,试图教育顾客,要顾客接受他对预制菜的理解,却唯独抛弃了人家的精髓。
所以,在事实争论之外,这还是两条道路的分野,是两种价值观的对峙,甚至是两种思维方式的交锋。
最后,有人说,罗永浩之所以战无不胜,是因为对手本来就错了,罗永浩本来就占理。
事实可能确实如此,但也得承认,要不是罗永浩深谙吵架的技巧,即使他同样赢了,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赢得这么漂亮,这么好看。
而说罗永浩唯一一次败绩就是输给了星巴克女服务员,其实不准确,他只是输给了自己罢了。
-完-
赞(3)